当前位置:首页 >探索 >朝阳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让美丽乡村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 正文

朝阳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让美丽乡村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

来源:辉顺资讯网   作者:焦点   时间:2024-03-29 08:43:50

原标题:朝阳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让美丽乡村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

聚焦“治违、面子治脏、朝阳村治乱、力实丽乡里黎爷的轨迹治堵、施城治水、乡融行动增绿”,展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;优化资源配置,计划深化未利用集体产业用地统筹路径;数字化让传统农业“聪明”起来……日前,让美记者从朝阳区获悉,面子朝阳区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朝阳村创新探索城市化路径,力实丽乡里统筹谋划好“三个片区、施城三块地、乡融行动三个一体化”发展任务,展年加快推动农村城市化、计划黎爷的轨迹农业现代化、农民市民化取得新进展。

从“面子”靓到“里子”美 朝阳区46个村庄焕发新面貌

前不久,3.7公里长的青年路和睦家医院至朝阳路段焕然一新,道路两旁的旧围墙和部分楼栋换上了整洁的新装,停车场崭新亮相,农村地区环境毫不逊色。从曾经的“脏乱差”到如今的屋舍齐、环境美、治安优,城乡统筹规划提升了黑庄户乡小鲁店村的“颜值”。

记者了解到,今年以来,朝阳区按照城市标准补齐农村市政基础设施短板,加快既有道路管线建设、移交,增加对农村水环境、能源、信息和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投入。

从一组数据可以窥见朝阳区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手笔: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,全区累计改造公共旱厕798座,升级306处不规范垃圾收集设施点位,建成4座污水处理站,77条小微水体完成治理,农村地区累计新建道路数千条,新建大中小微公园绿地90余处,建成村史馆、图书馆党群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文化设施300余处,全区46个村庄焕发出“干净、整洁、有序”的崭新面貌,实现了从“面子”靓到“里子”美。

下一步,朝阳区将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。未来,朝阳区还将加快十一学校朝阳学校、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等项目落地,着力推动城乡“基础设施一体化、公共服务一体化、社会保障一体化”。

“王四营模式”成为农村城市化新样板

实现土地资源价值最大化,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。作为北京市探索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地区城市化路径的试点乡,今年7月,王四营乡孛旺花园项目已经迎来了第一批“上楼”安居的村民。村民回迁安置并不是新鲜事,但孛旺花园却有着不同之处——项目一期5个地块建了19栋住宅楼、1座幼儿园,还配备了商业、医疗、学校、地下车库,特别是安排了集体产业用房,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。“在推进孛旺花园项目的实践过程中,具体做法可总结为‘四合’,即用地整合、功能组合、空间围合、高低结合。”王四营乡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“新四合”理念的背后是减量发展的“王四营模式”,其核心就是“减量+高质量”,城市开发建设与发展方式是从土地城市化向人的城市化转变。

“王四营模式”成为了朝阳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,在全区范围内推广。今年以来,朝阳区围绕安置房用地、集体产业用地和上市地块“三块地”,持续强化功能导引、节约集约、优地优用,着力破除发展障碍,激活城市化内生动力。

数字技术加持让特色农业园区实现高效作业

高效农业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,朝阳区被定位为“数字农业先行区”,这样的高科技种植、养殖画面比比皆是。目前,朝阳区共有14家特色农业园区企业。

在朝来农艺园,工作人员手指轻轻一点,温室内风机运行,自动将绿叶生菜区调节到合适温度;巡检机器人可对作物病虫害、生育期等进行识别,智能控制系统以此作出环境监测、生产采收预警等“决策”;运输机器人通过二维码导航、定位系统和雷达设备,能够精准躲避障碍物;消毒机器人则运用机器视觉、路轨两用等技术,实现对作物的精准喷灌;环境传感器24小时不停“工作”,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……

以前靠经验,现在靠数据,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,朝来农艺园产量可以提高亩产15%以上,实现节省50%左右的人力投入、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降低10%以上,园区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。同样,位于孙河乡的郎枣园,经过数字化升级改造,新建了36栋数字化温室大棚,正朝着“无人果园”目标进发。

高科技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,也让城乡数字鸿沟逐渐消失。截至目前,朝阳区农村地区拥有各类高端企业1900家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79家、文化产业单位555家,成为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未来,朝阳区将继续以美丽乡村、环境宜居标杆乡建设为契机,持续推进农村地区面貌改善,在诗意田园间绘就出大美朝阳城乡融合新画卷。(孙艳 崔杨)

标签:

责任编辑:热点